当前位置: > 华宇总代理 > 正文 正文

华宇测速测速_中国电影被“隔离”的日子

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:首席人物观(ID:sxrenwuguan),作者:殷万妮,头图来自:《英雄》剧照


01


17年前,那场非典见证了中国影戏从高点向低谷的滑落。


2002年12月15日,海内首例非典患者入院就诊,险些同一时间,内地上映一部即将改变中国影史的影戏——张艺谋的《英雄》。


自从14号上映,《英雄》连连报捷,仅用3天就逾越了此前票房最高纪录保持者《泰坦尼克号》,最终票房收获2.5亿,占2003年整年总票房的四分之一,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影片。


现在,票房过亿不是什么新鲜事。但在2002年,影院数目少少,天下仅有1843块屏幕——作为对比的是,现在内地院线屏幕有6.8万块。若是举行换算,昔时的2.5亿,相当于现在的近百亿。


张艺谋的影戏生涯今后断为两截。此前几年,他遭遇票房低谷,2000年的《幸福时光》更是让他背上了“票房毒药”的名号。关于张艺谋“江郎才尽”的讨论甚嚣尘上,那年,他50岁。


《英雄》成就了他。


张艺谋为这部影片拉来3000万美元的海外投资,制片人江志强恣意释放着在豪华演员阵营上的想象力。筹备时,他不停追问张艺谋,“要不要梁朝伟,要不要张曼玉,要不要李连杰……”


张艺谋早先漫不经心,以为不能能有这么多巨星来为一部文艺片造势。厥后,一切成真。虽然全程介入影戏制作,但他照样被以几何倍数增进的投资和阵容惊到了。


图:《英雄》事情照


三年后,《英雄》上映,中国影戏大片时代由此开启,但争议也随之而至:“一部充满噱头的烂片”“意识形态价值观有问题”“大明星、大制作、大场面,可我什么都没看懂”……诸云云类的指斥声此起彼伏。票房虽好,但《英雄》口碑一起跌坠。


张艺谋一度沮丧。但2003年,当他再度谈起这部影片时,态度坚定:


“《英雄》当然有许多瑕玷,我自己不认为它是一部完美无缺的影戏,但最主要的是我做了一件事宜,这件事情一定是做对了:就是若何让观众不看小屏幕,要看大银幕,张扬视听魅力。这一切都做到了。”


简直,张艺谋一定程度上拯救了寂静的中国影戏行业。世纪末,内地影戏院观影率极低,到2002年时,因入不敷出而被迫改成歌舞厅的影戏院不能胜数。至少,《英雄》把中国观众拉回了影戏院。


惋惜,创下无数纪录的《英雄》刚激起影戏人的信心,非典疫情的骤降又无情地把影戏市场拖至冰点。一切始料未及。


4月26日,北京市政府下令关停所有民众群集性娱乐场所,影戏院歇业近两个月,生计艰难。牵一发而动全身,受非典影响,《英雄》出品方也被影院拖欠了500万票款。


向来是天下重点票仓的广州,受疫情影响,2003年的总票房相比头年削减50%。大量原定于2003年上半年上映的影戏纷纷改档至下半年。而坚持在4月25日上映的《指环王2》毫无意外地遭遇重创,票房不足去年同期《指环王》票房的一半——后者在2002年高居海内票房亚军宝座。


停拍、撤档、延期、项目弃捐......疫情犹如一把尖刀悬在众多院线及影视公司的头上,随时都可能落下,竣事掉他们岌岌可危的生命。


活下去,成为影戏从业职员唯一的目的。


02


冯小刚没有歇工。


2003年的非典疫情,并没有现在天这般,导致所有的影视基地歇工。部门剧组选择了在防护中继续拍摄。


为了遇上贺岁档,冯小刚的《手机》剧组“逃离”北京,先是落脚在河南某地,随后又转战到山东青岛拍摄。


不意,媒体曝光后,当地住民团体抗议,要求剧组封闭式隔离14天。冯小刚剧组刚落地,便立刻前往疾控中心体检,所有职员身体状况确认无误后,便自行在一幢18层旅店里隔离。拍摄,也在这里举行。


几经荆棘,拍摄进度是委曲保住了,冯小刚却依旧为难。


且不提消耗的时间和款项成本,《手机》剧情的靠山是在北京,怎么制止泛起穿帮镜头?情节该若何接续?场景又怎么不见痕迹地自然转换?这些都是问题。


青岛的山与海自然不能入镜。而为了让影片整体加倍连贯,冯小刚决议重拍在北京门头沟已经完成的部门镜头,以作备用。幸亏,那时影片的重头戏已经在北京所有拍摄完毕,在青岛的拍摄义务主要是加工,举行小幅度的修改和弥补。


冯小刚在青岛很低调。往年他每次拍摄贺岁片,都市被各大媒体的娱乐板块追踪关注。在特殊的2003年,疫情冲淡了昔日的焦点。


尽管云云低调,《手机》剧组依旧遭遇了不少白眼,剧组“京”字车牌被当地人说成是“SARS”牌照。更夸张的是,有一天,没有拍摄义务的葛优想出去透透气,便约了剧组成员去桌球房打球,没想到刚到店里,就有陌生人拿着消毒喷雾剂尾随厥后,一行人马上失了兴致。


冯小刚在暗自蓄力,“中国观众看我的影戏所带来的快感,是好莱坞那些大片永远不能够给他们的!”


《手机》最终在2003年12月上映,引起轰动。


图:影戏《手机》剧照


彼时,手机照样人们生涯中新兴的通讯工具,它的泛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涯与相同方式。在手机远远没有现在这样普实时,冯小刚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——手艺的泛起降低了相同成本,然而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因此而走近,隔膜仍未冲淡,情绪的苍凉与算计如一。


依附平实的影戏内容和深刻的主题,《手机》力压《哈利·波特与消逝的密室》以及《黑客帝国2》《黑客帝国3》,以5600万的票房拿下年度票房冠军。虽然没有复制前一年《英雄》的票房神话,但《手机》照样给低迷的影戏市场注入了信心。


2003年,海内影戏产量虽然比前一年增进40%左右,但整体票房并不好:8部票房过万万的国产片,总票房仅2.05亿。


6月尾,北京从疫区名单中除名,但影戏人期待中的苏醒并未降临。


下半年,那时处于人气巅峰的赵薇接连四部新片上映,除了《天地英雄》收获年度票房亚军以外,其余三部《炮制女朋友》《绿茶》《玉观音》票房惨败,赵薇也因此成为新一届“票房毒药”。


其他想在票房上冲刺的影片也相继落马。影院的冷清,让“赚钱难”成为影戏人心头的隐痛。


03


2003年是香港影戏濒临死去的一年,也是它破茧化蝶、重获新生的一年。


香港是天下上遭受非典袭击最严重的单个区域,甚至跨越重疫区北京。据统计,中海内地非典患者累计殒命病例349人,而香港一地,殒命人数高达300人。


其中,淘大花园在3月31日当天熏染人数激增至213人。港府立即接纳史无前例的紧急行动,将淘大花园熏染率最高的E座公寓隔离10天。


在这场香港史上影响最大的平安公共卫生事宜刺激之下,人人自危。而2003年对于香港影坛来说,噩耗才刚刚最先。


2003年4月1日18点41分的到来,带走了香港的一个时代。陪着一代港人生长的张国荣从文化东方旅店纵身跃下,他在这个不镇静的时间永远脱离。


当天深夜,香港民众掉臂疫情,自觉群集在坠楼地址,举行烛光追悼流动,并团体合唱他的经典名曲《风继续吹》,直至天明。


台湾作家白先勇曾经在一篇纪念亡友的散文《树犹云云》中,写尽了生死两隔的怅惘离愁与落寞凄绝,用在这里倒也应景。


“美中不足的是,抬望眼,总瞥见园中西隅,剩下的那两棵意大利柏树中心,露出一块愣愣的空缺来,缺口当中,映着湛湛青空,悠悠白云,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。”


人间离思没有冲淡阴霾。


非典和张国荣的去世,让第22届香港金像奖一波三折。数次传出将延期之后,金像奖颁奖典礼最终在4月6日晚准期举行,但红毯环节被作废,内地明星也没有加入,所有人都戴上了口罩。


颁奖最先前,主持人曾志伟发声谈到重压之下的退却与前进,鼓舞士气,“无论1991年的华东水灾,昆明的地震,台湾“9·21”(大地震)事宜,我们香港演艺界都市走在最前面,去体贴他们,帮他们筹款,今天我们家里有事,我们不能以自乱阵脚。”


“狮子山下”的香港精神又一次得以彰显。


颁奖典礼上,为了悼念逝世的张国荣,四大天王同台演唱了《昔时情》。而那年的影帝由《无间道》主演梁朝伟夺得,《无间道》获得16项提名,并最终一举拿下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等主要奖项,成为那晚的最大赢家。


图:梁朝伟在戏中的经典回眸


现在看来,《无间道》也成为了香港影戏最后的绚烂。


非典只是一个诱因。究其基本,是香港影戏早已面临日薄西山的运气。

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影戏最绚烂的时刻,岑岭时期的影戏年产量曾到达三百多部。制片快,制作周期短、产片数目多成了香港影戏的一大优势,从筹备到上映,最快七天就可以完成。


好比92版的《家有喜事》因守候原定演员档期延误了不少时间,厥后找周星驰替换角色救场,该片最终仅用了13天就完成拍摄,并成为昔时卖座的贺岁片。93年由王晶执导的《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》更是在一周左右就拍摄完成,是一部尺度的“七日鲜”影戏。


快速的反应和大规模的商业化复制曾经缔造了香港影戏的绚烂,但它也为日后香港影戏的衰落埋下伏笔。


搞笑、武侠等影戏素材日趋同质化,透支了观众的耐心和新鲜感,而香港影戏曾经拥有广漠的亚洲市场,也在好莱坞影戏的打击下,空间也变小。


1997年的金融危机更是让香港影戏雪上加霜:影戏相关的投资周全萎缩,直接导致影戏数目骤降——从巅峰时期的三百多部锐减到五十部左右。到2003年时,香港影戏的从业职员已经从巅峰时期的两万人削减到不足五千人,产业人才也在不停地流失。


香港影戏需要出口,而打入正处于快速生长的内地影戏市场,成为逆境中香港影戏为数不多的选择。


恰逢此时,一条改变中国影戏运气的协议CEPA应运而生。


04


CEPA协议是内地和香港出于确立更慎密经贸关系的目的,而签署的两地之间自由贸易协议。最初,香港影戏并未被纳入其中。


时任香港影戏事情者总会会长的吴思远嗅到了时机。


吴思远、黄百鸣等近百名香港影人团体赴京,申请将影戏行业纳入CEPA范围,最终得以如愿。凭据协议,香港华语影片在内地刊行不再受入口配额限制;在香港与内地的合拍影片中,港方事情职员比例可高达三分之二,合拍片在内地刊行与国产片同守候遇。


2003年,内地同香港签订了CEPA协议。2004年1月1日,协议正式生效,港片就此搭上了进入内地的直通车。


《无间道3:终极无间》成为了CEPA实行后第一部在内地上映的香港内地合拍影戏:梁朝伟、刘德华和陈道明团结主演。影戏自2003年12月11日上映,两周在内地票房就突破了两万万人民币,并最终在华语影戏内地总票房排名第三。


然而,香港影戏北上并不容易,看似简朴的合拍影戏,却履历了漫长的磨合期。


香港影戏人一度犹疑彷徨,他们一方面忧郁内地观众能否接受香港影戏的气概,另一方面也忧郁内地的影戏审查制度。


黄百鸣导演的《开心鬼》和《家有喜事》系列影戏在香港异常卖座,但北上拍摄合拍片时,他却选择了用加倍守旧平安的武侠题材试水。


由黄百鸣投资、徐克导演的影戏《七剑》搭上了CEPA的首班车,公映后的回响大大出乎黄百鸣的预料。他信心大增,迅速与《七剑》主演之一甄子丹签下三年协议,准备在合拍片领域大干一番。


图:影戏《七剑》海报(左下— 甄子丹)


效果黄百鸣扑空了。今后他的几部合拍片票房一起下跌,从《七剑》八万万的票房跌到《引火线》的三万万票房,惨不忍睹。


黄百鸣的尴尬境遇不是个案。


2004年,合拍片里,除了周星驰的《功夫》取得1.6亿票房之外,其它均显示平平。香港影戏进入内地后显示出显著的“水土不服”。


黄百鸣最先思索该若何扭转颓势。


此时,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影戏给了他灵感。《功夫熊猫》取材来自中国功夫文化和国宝熊猫,中国元素与影片融合的流通自然,绝不违和,在内地取得了票房过亿的好成绩。


黄百鸣决议去碰那时罕有人关注的功夫题材——这次他走对了。2008年《叶问》上映,票房过亿,并一举荣获金像奖、金马奖和华表奖。


更主要的是,《叶问》的乐成给了香港影戏人启示:唯有题材不停创新转变,厚实影戏类型,且注重内地市场的喜欢,才气真正开拓市场。


于是,香港影戏事情者不再于嬉笑怒骂中停留,而是高歌猛进,着力去探索更远大的文化和历史议题。


《叶问》系列、《梅兰芳》《唐山大地震》《让子弹飞》《开国大业》等合拍作品皆生产于这个阶段。经由五年的磨合,合拍片走向成熟,香港和内地的合拍影戏,逐渐成为领跑内地影戏市场的佼佼者。



这场变化,也让内地影戏从业者打开了视野。更多导演不再受限于“影戏的本质是艺术、是文化,它要有深度”的僵化观点,而是望向观众和市场。


香港影戏在制片治理、商业化运作等方面优于内地,而内地影戏人对于剧本、文学、素材的掌握也为香港影戏人带来了怪异的创作灵感。“在中国的文化内里,有太多的元素可以供我去想象,去创作,这个对于我来说是最主要的。”周星驰在一次采访中说道。


两地在融合中走向了双赢,而双赢的效果即是中国影戏实现了跨越式的提高。


05


“我们好不容易这些年确立起来一个普遍的影戏院线,包罗很小的都会现在也有影戏院。受到袭击后,这些影院若是能坚持下来,那么中国影戏业的体量就还在。若是很快削弱、削减许多,那就很惋惜了。”


2020年3月,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在微博上写下了他的忧虑。


贾樟柯的忧虑有一定原理。


自2003年中国影戏启动产业化改造以来,大陆的民营公司获得了和国营制片厂平起平坐的身份,最先成为影戏市场主力。2003年8月8日,随着中原影戏刊行公司正式揭牌,中影在刊行市场50年来垄断入口刊行的局势就此终结。


停止至2003年年底,七家民营企业获得国产影戏的海内刊行资格。院线制彻底打破了此前画地为牢的垄断刊行机制。


随后,影戏产量逐年增添;制片单元不停增多;影院建设如日中天;影戏市场从低迷走向活跃,票房逐年递增……转变好像多骨诺米牌一样平常接连发生,海内影戏产业被真正激活。


最直观的是,到2006年、2007年,排队买票的征象成了影戏院随处可见的场景。而这一热闹场景是无数影戏人曾期许的。


从2008年至2018年这十年间,中海内地影戏总票房实现了从43.4亿元到609.8亿元的跨越。中国踏上了影戏产业加速生长的快车道,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,银幕数更是高居全球第一。


2018年,影视行业履历短暂的隆冬,同时也加速了优胜劣汰。影戏人曾把希望寄托在这个春天,若是没有这场疫情,业内人士曾展望,2020年春节档票房将突破70亿元大关。


但希望犹如泡沫般破碎。


持续增进了十年的春节档票房,在2020年被拖至冰点。如贾樟柯所忧——有的影院,甚至不能挺过这个春天。对于许多中、小影院,春节档的票房收益占到年度总收入的30%。


从1月24日(除夕)至今,中国线下影戏市场已停摆两个多月。现在,另有跨越1万家影戏院尚未恢复营业,周全复工的日子遥遥无期。而观众消除心里恐慌,重新坐回影院的日子,加倍遥远。


贾樟柯曾经疑心。


刊行作品《山河故人》时,中、小都会影院的院线不给排片。当得知理由是那里的观众不会看这类影戏时,贾樟柯很无奈。“我就是在县城里长大的,那时刻我既看《峨眉飞盗》也看《老井》。或者院线是对的,但情绪上不愿意信赖。我们能做些什么?”


若是说十年间,院线编织成了一张麋集的网,笼罩在中国的大多数土地,那么,以贾樟柯为代表的影戏人曾试图补全这只网的裂缝,好比下设影戏节,播放院线不常有小众文艺影戏。


贾樟柯试图在眼下的土地耕作,能多一寸即是一寸,哪怕只是角落。


现在,疫情将这张大网戳破了一个洞,眼见它被一点点撕裂、摧毁,影戏人自是见不得这悲剧的发生。


回到17年前,非典见证了中国影戏产业的升降和影戏人的自救传奇,现在,无论宏观的经济环境照样影戏环境,都不能同日而语。


非典时期,中国经济处于景气周期,90年代改造的盈利发作,经济高速增进,人口盈利伟大,市场发作力强。现在,全球经济陷入低迷,市场人口盈利衰退。


自救,难,但并非不能能。


强压之下肯定也孕育着反弹的蓄力和重生的契机。


2018年,海内影视行业就已遭遇人口盈利消失的逆境,影戏产业迭代是一定。


《囧妈》线上刊行,开拓新的上映渠道,在影视行业引发震荡。可以预计的是,从刊行、营销甚至制片数字化方面,疫情后或许都市泛起更多的创新。


今年2月21日,贾樟柯的纪录片新作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》,在第70届柏林国际影戏节稀奇展映单元全球首映。影片聚焦墟落文学,以四位作家为主体叙述者,通过18个章节讲述了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。


图: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》海报


影片的名字最初是《一个人的乡村》,厥后换成了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》,取自余华在影片末端的访谈:


“小时刻我在海边游泳,那时,海盐的海水是黄色的,而学校发的课本里却说海水是蓝色的。有一天,我游了很长一段距离,一边游一边想着:希望游出混浊的黄色海水,一直游到大海变蓝。”


在柏林影戏节记者会上,贾樟柯把它解释为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,“虽然历久浸没在某一环境中的个体不会感应转变,然则只有每一个人聚集每一点起劲去推动,天下的转变才会加速。”


灾难从来都是灾难,但我们得以在疫情里对比并窥探中国影戏的运气,去感受影戏人的坚韧和非凡。灾难只是按下暂停键,可即即是暂停的画面,也足以让人们瞥见——中国影戏不会死,中国影戏人也从未低过头。


正如贾樟柯所期许的一样平常,所有人正在守候万物苏醒,海水变蓝。


部门资料泉源:

【1】《17年前的文娱业是若何挺过SARS的?》,王雅莉 , 娱乐资本论

【2】《张艺谋:很不幸,第五代被我“搅和”了》,老轲,看影戏

【3】《2003的中国影坛变化:影戏人难免感受悲壮的年头》,吴晓东,中国青年报

【4】《10000家影戏院没有影戏的40多天》,逐日经济新闻,每经头条

【5】《除了擦干眼泪,影戏人若何自救?》,吕玥,深响

【6】《疫情对各产业带来的影响事实有多大?》,清和,虎嗅

【7】《《焦点访谈》20120702香港十五年稀奇报道(三):香港影戏再迎春天》

【8】《《焦点访谈》20170622 香港故事(一):合拍更精彩》


本文来自微信民众号:首席人物观(ID:sxrenwuguan),作者:殷万妮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allart.com.cn//cms/2020/0422/1600.html

相关文章